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,許多生活中常見的食品都被多方質疑,因此出現了數不清得不到科學證實的“朋友圈謠言”,比如“轉基因食品導致不育”“明膠做的粉條”“棉花做的肉松”等等。而這些食品之所以被質疑,恰恰也是因為它們普遍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,所以大家對它們的安全性更加關注。比這些常見食品更加普遍的,當然就是水了。這不,直到現在還經常聽到長輩們的絮叨“不要經常喝純凈水,缺少礦物質對身體不好”,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嗎?
首先,什么是純凈水呢?純凈水就是經過粗濾、過濾、反滲透處理等得到的,不含有礦物質的水。和礦泉水相比,純凈水的確缺少鈣、鎂、鉀、鈉、鋅、鐵、鋰等礦物質元素。那么喝純凈水真的會導致人體礦物質缺失嗎?拿鐵來舉例,一升水中含量不高于0.2毫克,成年人每日需要15-18毫克,按照成年人平均攝入量2.2L,每日通過水的攝入量不足0.44毫克,只占每日所需攝入量的3%左右,遠遠低于正常攝入量。因此水對礦物質的影響微乎其微。在食物來源越來越豐富的今天,人們對營養的攝入也日益多元化。甚至一度出現因礦物質元素攝入過量導致的中毒事件。
綜上,水的攝入主要是為了滿足身體對水分的需求,維持生命活動,促進新陳代謝,而非攝入微量元素,因此并不會導致人體缺失礦物質。